看看民用无人艇都长什么样?
新闻来源:中国船检
浏览量:1445
胥苗苗 2018-01-12
无人艇小巧灵活、隐蔽性好。无人化、模块化设计、低成本、航速高、机动性强。可用于侦察探测、灭扫雷、追踪打击、反潜等。全球约五十种无人艇平台,军用占70%,美国占50%。领先国家有美国、以色列、瑞典。目前国内外的无人艇都在从军用走向民用,可以预见,未来民用无人艇的市场前景可期。
目前,全球已建成的无人艇小编大致做了一个总结:
1、意大利:热那亚CNR-ISSIA 研究机构研发的“Charlie”号是一艘双体船,主要作用是在南极洲对海洋微表层进行取样和收集大气海洋界面的数据以及在浅水区域探测鱼雷该船由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并在船上配备太阳能板。
意大利“Charlie”号
2、中国第一艘无人驾驶海上探测船“天象一号”
2008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新光公司自主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艘无人驾驶海上探测船“天象一号”。该船具有自稳定功能,能够满足高海况下的工作能力。同时,该无人船还配备可靠的动力系统,作为气象探测的无人船航程可达数百公里,一次可以在海面作业20天左右,填补了中国海洋气象动态探测空白,对应对海洋突发事件和在海洋、大型湖泊等方面的环境监测以及灾害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天象一号”无人船总长6.5米,船体用碳纤维制成,应用有包括智能驾驶、雷达搜索、卫星应用、图像处理与传输等诸多国际前沿技术,科技含量非常高。
3、国内首创的全自动无人采样船,应急监测无人船
2012年,云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首创的全自动无人采样船,应急监测无人船等产品。其中,ES30应急采样监测船集成了先进的机器人控制技术、自动导航技术、超声波智能壁障技术、3G网络/GPRS实时通讯技术,具有自主航行、自动避障、网络化管理等优势,可连续航行6小时,最高时速可达26节,与现行水质采样监测技术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水质监测解决方案,在水质移动巡测、污染源追踪、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反应、水质采样和监测等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领航者”号作为一款通用化海洋高速无人船平台,可应用于环保监测、科研勘探、水下测绘、搜索救援、安防巡逻乃至军事应用领域,目前已经实现了搭载无人机、潜水器实现协同作业。无人船平台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最高可提供30节的航速,并能在1000公里范围内通过GPS或者北斗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自主航行、自主作业。
云洲 “领航者”
4、中国造最快无人艇时速92.6公里 超英国皇家海军无人侦察艇
据了解,中国造最快无人艇“天行一号”于日前已经建成。该无人驾驶艇由中国哈尔滨工程大学和深圳海斯比船艇公司共同研制,船长12.2米,载重7.5吨,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50节以上(92.6公里/小时),比英国皇家海军去年开发的无人侦察快艇MAST时速50节还快。
此外,无人艇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智能绿色。2017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在一个宣讲会展示了他们研究的智能绿色无人艇船型。其早期的无人艇特点是普通船型+控制,没有考虑无人艇的特殊性质。目前的船型有:
1. 高速穿梭艇:为单体、排水型、穿浪、高速快艇。基本设计思路:不依赖水动力提升,波浪影响小,耐波性好;不离开水面,拍击小,适航性好;追求波浪中的高速度。
试验性能:该艇作为单体排水型快艇,高速穿梭在静水中,高速航行时阻力性能优良,升沉很小,纵倾很小,没有出现滑行艇经常出现的海豚运动。高速穿梭艇在整个航速段航行非常平稳。
2. 三体高速穿梭艇:在单体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的三体方案,可以较大的提高穿梭艇的稳性,甲板面积及装载能力,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小长宽比,从而减小航行阻力。
采用技术:采用信息融合技术解决复杂背景下目标识别问题;融合智能控制、目标识别技术解决智能航行问题。
3. 风能与太阳能的应用
加入太阳能、风帆助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