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描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您的位置是 > 首页 > 航运 >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新闻来源:中国船检    浏览量:1598 胥苗苗 2018-01-19

  新年伊始,“区块链”便成功霸屏,捷报频出,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星辰亿链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平台成功运行,该项目为国内首个区块链+物流+供应链金融的落地应用;丹麦物流巨头马士基将与IBM联手成立一家专攻于区块链技术的合资企业等等。那么,小编不禁想问,区块链究竟为何方圣器,魅力何在?
  揭开区块链的神秘面纱
  对区块链(Blockchain)通俗的理解就是一种多人共同记账的对账机制,比较严谨的说法是通过分布式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加密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当一个账目由交易双方保管时,往往由于一方不遵守诚信而难以客观举证,但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进行监督和担保时,账目信息又存在泄漏风险,区块链从技术角度解决了由众多利益无关方共同监管账目的问题,并且兼顾了信息保密问题,因此备受重视。
  提到区块链就不能不说比特币,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核心技术,区块链概念于2008年由中本聪(比特币创始人)第一次提出,区块链使得比特币的流通完全绕开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少数资金节点的管控。因此,区块链技术的流行,是伴随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流行而产生的,是技术的应用带领它走向普及,在随后的几年中,成为了电子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
  区块链确实有很大的价值。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航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徐凯介绍,我们现在说的区块链其实就是一种基于密码学原理的分布式记账机制,所谓分布式就是借助网络实现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大规模的计算、存储、传输任务。分布式是一种理念和趋势,大数据中的主要计算技术大都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其中代表性的技术称为“Map Reduce”,它是通过让千千万万个计算机去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计算,知名的大数据技术Hadoop和Spark都基于这个原理。
  当然,还有其它的分布式,例如百度网盘属于云存储,由很多存储节点共同去存储数据。还有一种分布式的传输方式,适合巨大文件资源共享,被称为P2P下载。区块链技术也是分布式技术的一种,属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范畴,并结合了密码学原理。毫无疑问,分布式确实代表了未来。因为未来计算机的利用会更加精细化,分布式代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分布式技术把大问题化整为零来解决,用数量庞大的通用设备完成过去需要专用设备才能完成的任务。正因为这些特征,区块链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公信力。通过集体约束、集体监督来达到信任。二是去中心,没有监管,通过加密装置保证了交易内容不受监管。三是具备一种回朔功能。能够回朔任何一个商品和一个交易的主体前后经过了多少环节。这三个技术特点确实会对未来的商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可以看出,虽然区块链伴随比特币出现,但该技术的衍生价值已超越了数字货币。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瑞士银行以及一些保险、期货公司,都在争相开发区块链技术。金融领域支付清算体系将朝着去中心化趋势演进,由区块链技术支持的电子账本是无差错、不可篡改的可靠系统,对支付、清算、交易、确权等都有深刻影响。因此,业界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可能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此外,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广泛应用,除了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展开应用,并展现出了大好前景。
  区块链“试水”航运业
  作为最古老行业之一的航运业自然也不会放过与如此神奇新技术“牵手”的机会。早在2015年,以色列的初创企业Wave就开始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EDI数据标准不统一和缺乏信任的问题;进入2016年,更多的区块链应用尝试在物流单证领域启动起来,10月份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马士基与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大学(I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区块链专家一起验证了区块链替代传统提单的可行性,11月鹿特丹港、荷兰银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机构组成了物流行业的区块链联盟来测试物流合同信息共享应用,同月香港初创企业Chain of Things研究了将集装箱和低调看直播官网_NBA极速体育直播_jrs西甲直播上传感器采集的物联网信息通过区块链共享给相关方的技术;2017年3月初,马士基集团宣布与IBM公司合作,成功完成了第一个区块链测试;8月,商船三井、日本邮船以及川崎汽船等14家日本企业成立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数据共享平台企业联盟;8月15日,新加坡太平船务、新加坡港务集团和IBM新加坡联合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推进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业务网络的创新研究……航运业的龙头企业纷纷“牵手”区块链,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使得很多航运人惊呼“区块链将改变航运业”。
  尽管区块链作为万众瞩目的“明星”技术,人们往往更多看到了其优点,而忽略了其缺陷。徐凯认为,“不经济”就是当前暂时不适用于航运业的最大原因。在商业社会里,一个技术是否能大行其道、广泛推广,并非看其技术难度和领先性,而是看其在商业上是否合理,即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在航运业对区块链技术趋之若鹜的时候,下面几个问题往往容易被忽略:一是由于每个节点都要保存完整的交易数据,采用区块链技术将大幅增加存储资源和网络带宽资源的消耗,这将直接导致参与主体的信息化建设成本上升;二是区块链中共识机制的成立前提是区块链涵盖的计算资源大到难以篡改,也就是说通过相信大多数节点和最长的交易记录清单是对的这一原则来确保系统的可靠,这需要海量的计算资源投入,但在航运细分领域短期内很难做到;三是任何技术的实施除了技术可行,最重要是找到商业上的可行模式,解决谁为技术投入买单的问题。10年前集装箱电子标签也曾风靡一时,成为航运物联网的明星技术,但其之所以至今无法广泛推广,正是因为没有为电子标签找到适合的运营模式,区块链同样如此。
  除此以外,国际航运往往涉及海关、检验、海事等国家主权机构,难以实现去中心化。这与区块链技术更适用于去中心化的应用场景的特点不吻合,也将成为技术应用主要障碍之一;区块链技术主要是解决缺乏权威第三方监督的前提下如何让交易双方建立信任的问题,而这对于航运业来说并非当前主要痛点。航运应用与比特币不同,始终绕不开线下的物流操作,信息化的痛点是对物流的高效管理和质量控制,这与区块链技术的功能特点存在差异。
  徐凯认为,区块链只是分布式技术思想在商业领域涌现的第一个技术,但未必是未来真正成熟的技术,基于密码学发展和分布式思想未来可能会涌现更多类区块链技术。他认为,要让区块链更适合于航运应用场景,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一是数据冗余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减少在各节点的资源开销;二是交易确认的延迟必须限制在可控的时间范围内;三是基于密码学的隐私机制必须能解决同一业务链条上的信息透明,而不仅仅局限于交易双方;四是区分哪些数据需要去中心化、哪些则仍需要中心化,探索部分交易信息上报给监管方的组合技术方案;五是需要让各区块链应用方形成参与动力的商业模式。
  得区块链者得天下?
  为何在比特币以及航运金融方面应用的顺风顺水的区块链技术转移到别的商业模式就会显现出诸多“不适”?对此,徐凯解释道,现阶段,神奇的区块链技术并非能够和所有商业模式环节相结合。目前来看,区块链有些问题还解决不了,存在短板。徐凯表示,首先,区块链对之前提到的三个特性即去公信力、去中心化以及回朔力有特别的要求。满足这三方面要求的行业就比较适合“牵手”区块链技术。“牵手”区块链的产业最好是附加值比较高的行业,比如纯金融行业,原因是所有参与这个行业的主体都掏得起钱去参与这种协作。当然,即使是金融行业,有些场景也并不合适,比如证券交易和期货交易就不合适。至少在短期内不合适,因为区块链由于大家共同记账有一套对账机制,对账需要花时间,要占网络带宽,像证券交易这样高频的买进卖出,如果用区块链技术去实现,那么要用很长的时间去确认这笔交易是否成功。因此目前来看,高频的金融应用也不太适合。交易频率中频或是低频的金融业务的应用场景是适合的。
  其次,在一些高附加值商品的流通方面,从国际贸易甚至从食品卫生安全以及危化品,可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他们可能需要一种更强而有力的监管手段,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愿意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去达到这样一种监管,但实际上,如果把区块链优势中的公共决策和公信力这一块去掉,我们会发现任何一种传统的信息化手段也都可以达到区块链的效果。我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第一利用公钥和私钥把交易内容加密,第二让信息的开发运营主体有政府做信用背书。所以区块链如果要绕开去中心化的观点,实际上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要评价一个行业是否适合采用区块链技术,除了我之前谈到的内容,IBM公司还提出了一个“4W”模型,分几个等级来打分,如果得分高于某个值就适合,低于某个值就不适合区块链应用,以便筛选适合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场景。所以一定不是每个环节都适合和区块链牵手。
  尽管当前区块链技术不够完善,存在短板,并不是所有的商业模式结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区块链的建设,大数据中原来打不通的环节有望进一步打通,因为有了密码学的加密,有一些大家不方便共享的数据通过区块链共享的方式就可以共享出去,而且国家与国家之间,航企与航企之间,港口与港口之间,口岸单位之间,各种业务之间的业务单证,可能有望借着这一轮区块链的建设把很多标准进一步统一。这个可以说是区块链带来的最正面的影响。
  最后,引用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在谈到区块链技术时的一句话,“开放的心态能够让我们对未来的认识更加清晰。虽然未来不可预知,假如因为讨论使得我们对区块链的认识更清晰一点,也是有价值的事情。”
上一篇:PSC检查:关注货舱相关缺陷下一篇:交通运输部继续开展“桑吉”轮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