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深水海工高端装备国产化提供强劲助力
新闻来源:中国船检
浏览量:664
万波 2018-09-17
日前,工信部水下两相湿气流量研制中国船级社(CCS)项目组传来喜讯,在CCS总部海工检验管理处、海工技术中心、天津分社、西安办事处等单位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兰州海默集团、天津大学各自研发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计的型式认可工作,并签发证书。
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是海洋工程装备中的高端装备,是水下生产监控和计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两相湿气在线不分离计量,可实现气藏或单井连续测量,对气井全生命周期实时动态有效管理、及时修正天然气田气井开采方案、诊断气井状态、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实现高效稳产、延长气井寿命、科学评估气藏勘探与开采水平、提高气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相比在平台安装并使用两相湿气流量装置,在水下井口安装两相湿气流量装置,可更容易的实现单井流量计量,并不再需要回接到上部处理设施的测试管线和测试分离器,同时节省了上部浮体的空间,而且单个设备的损坏,不影响整个气田的计量,增加了计量的冗余性。
由于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技术门槛高,开发投入大等因素,目前仅有Schlumberger/One Subsea、FMC/MPM、Emerson/Roxar、AMETEK/Solartron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该类产品核心技术。国内尚无任何一家公司掌握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测试技术,也无专门的设计、制造及测试规范。由于核心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使得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采购不论是价格还是定货周期均处于被动局面,大大增加了我国海洋油气田开发的成本和周期。目前,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的单台进口价格在一百万到三百万美元不等,有特殊要求的价格会更高。以南海“荔湾3-1”油气田为例,该区域的22口气井每口井安装一台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则从国外进口就需要花费约5000万美元。
所以,无论是满足市场需求,还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促进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的国产化,都需对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设计、制造、测试、安装技术,研究适用于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的标准或规范,最终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的国产化。促进与保障我国深水油气的开发。
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研制,整个项目着眼于水下计量装置国产化、助力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基于当前国内成熟的地面湿气计量技术,结合国内现有的水下工程装备技术,开展的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样机研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样机设计、样机制造、样机测试、水下安装与回收、样机认证(包括将设计、制造与测试过程中涉及的标准形成标准目录体系)等。
CCS项目组,承担样机认证标准及样机认证研究任务后,以优质服务和技术先导为宗旨,攻克了海工专用产品型式认可的质量控制要求、设计验证技术、检验方法与衡准等关键技术,并研究编制了《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计量装置型式认可指南》,有力促进和保障了世界首套基于超声技术的水下两相湿气流量测量装置、首台国产化基于射线的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计的设计审查、检验与认可工作的实施。此项研究成果,打开了我社海工专用产品认证的新局面,为我国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计国产化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规范技术基础。两型产品的成功研制并取得CCS型式认可证书,将带动我国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制造及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填补我国水下湿气计量标准、技术的空白,为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模式的新局面添砖加瓦。
此项目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在国家深海战略的号召下,CCS于2010年初就开始组建水下生产系统项目组,经过近6年的研究,成功发布了国际领先的《水下生产系统发证指南》(2016),并在荔湾3-1深水项目水下设备PLET、ILTA等、东方13-2水下管汇、国家项目的工程样机等水下设备的设计审查、制造检验、测试检验、海试等过程中进行了验证与应用。大大提升了CCS的水下装备的检验技术与服务能力。其中“海上钻采、生产系统系列规范研制与设计验证关键技术” 项目获得中国航海学会2017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CCS水下专家团队的研究基础和成果,也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和顺利完成,打下了坚持的技术基础。
今天的成绩,只是明天的起点。CCS水下生产系统研究与检验团队,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CCS深水水下生产系统的检验做好、做强规范技术支持与保障工作。为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尽好自己的这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