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启捕鲸为哪般?
据日媒称,今年7月1日,日本政府将重启商业捕鲸,预计沿岸的小型捕鲸船企会以北海道钏路市为据点派捕鲸船重新开始商业捕鲸,主要在近海捕获小须鲸、塞鲸、布氏鲸这三类鲸鱼。
2018年12月27日,日本在不顾多国反对的情况下正式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IWC),该委员会于1948年依照《国际捕鲸公约》设立,旨在保护这类海洋哺乳动物、规范捕捞。日本1951年加入委员会,1986年遵循当年通过的《全球禁止捕鲸公约》停止商业捕鲸。日本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几乎没有退出国际组织的先例,有媒体称,本次“退群”举措“极其罕见”,招致反对捕鲸的国家和机构的批评。
捕鲸影响了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都曾公开反对日本捕鲸计划。阿根廷、巴西、智利等9个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拉美成员国,也曾集体反对日本在南极海域的鲸类保护区以科研名义猎捕鲸鱼。
澳大利亚政府对日本政府“退群”、恢复商业捕鲸表示“极为失望”。澳外交部和环境部曾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日本退出决定令人“遗憾”。
日本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萨姆·安斯利抨击日本“退群”,认为这一决定“与国际社会步调不一致”,“更不用说承担守护海洋生态、保护这些美丽生物的职责”。
法新社报道,鲸鱼肉是日本民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动物蛋白主要来源,近年从多数居民食谱中消失,消费量大幅下降。这次日本计划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IWC),看来是要彻底“翻脸”,逆历史潮流,走到国际社会的对立面。
《禁止商业捕鲸条款》于1986年生效。《国际捕鲸管制公约》中有规定,条约缔约国政府可向从事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包括捕捞在内的各项鲸鱼作业活动的本国公民颁发特别许可,按照本国政府制定的合适的限额进行作业。也就是说,条款开了口子,允许“科研捕鲸”的存在。
日本在部分国家明确反对的强压下终止了本国的商业捕鲸,转而进行“科研捕鲸”。这些年,日本利用“允许为科研目的进行捕鲸”这条漏洞,每年仍会捕杀200至1200条鲸鱼,包括幼鲸和怀孕的母鲸。
同时,做科研,需要把鲸杀死吗?科学早已证明,研究鲸鱼根本不需要以捕杀的方式进行。日本捕鲸协会(Japanese Whaling Association)声称有些数据只有通过“致死性取样”的研究方法才能获取,然而这一说法被科学界广泛批评。
国际法院在2014年曾认定所谓的科研捕鲸并不是真正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捕鲸行为,《卫报》曾对此报道:“这一结论得到了该领域科学家的支持,科学家们表示,在研究中运用“致死性取样”的方法是没有道理的。技术允许科学家们在不杀死鲸的情况下开展鲸类的追踪和识别、收集DNA样本以及食性评估研究。”
业内有专家表示,“终止日本‘科研捕鲸’项目很大程度上需要日本国内的努力,尽快停止对捕鲸活动的政府补贴。另外,国际捕鲸委员会也需要尽快修复‘科研捕鲸’的漏洞,并从一个负责管理‘捕鲸’的团体转型成为一个鲸类养护的团体。”
日本声称,捕鲸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因气候的变化,日本沿海偶有渔业的荒年,这时候因迷失方向搁浅在浅滩的鲸鱼,被视为神灵的惠泽,民众食其肉,取其油,庆祝、感恩、祭拜,是日本捕鲸文化的起源。日本声称,捕鲸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却是,日本现在采用的挪威式渔船搭载的捕鲸炮方法,与传统的捕鲸方式大不相同。所谓的捕鲸文化,早已名存实亡。
食用鲸肉的传统一说,也站不住脚。2006年,日本研究中心受绿色和平组织委托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5%的日本人很少或者根本不吃鲸鱼肉。2002年至2012年,日本未食用而滞销的冷藏鲸鱼肉,已经翻了一番,达到4600吨。
经济因素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日本生产鲸肉2849吨、鲸皮类1051吨,批发总额合计约3200万美元,不足2亿人民币。与日本3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还有一种说法,捕鲸业涉及大约10万日本人的生计。但日本每年要向捕鲸业提供高达数十亿日元的补助金。这笔钱如果用在捕鲸人身上,足以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可见,无论是文化、传统还是经济因素,都不足以解释日本为什么要捕鲸。日本国内有观点认为,一些从事捕鲸的组织和公司因捕鲸禁令而陷入困境,所以用保护饮食文化作为借口继续捕鲸。但事实上,如今捕鲸产业几乎已不存在,继续捕捞只是为了满足部分人的怀旧心理。日本政府有官员表示,日本将坚持捕鲸并“寻求国际社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