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海洋平台的结构延寿评估技术
新闻来源:中国船检
浏览量:995
徐辉、高畅、杨清 2016-07-15
老龄平台由于实际生产和解决开采成本的需要,往往到达设计寿命后仍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业主往往会对这些老龄平台提出超期服役的实际需求。而这些平台的结构在长期的服役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腐蚀,如何保证这些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成为了海洋工程一项紧迫而又极具意义的课题。
自1966年在渤海湾建成的第一座海上固定平台起,我国的海洋工程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截止2016年,我国服役的海上固定平台共有360多座。其中有32座平台服役超过20年,另有73个平台服役即将接近20年。海洋平台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设计寿命一般在15-25年,目前仍在服役的超龄平台共有93个,其中渤海湾有22个,胜利浅海区域有63个。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组织哈工大、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和大连理工等国内相关单位实施了“海上结构物检测、维护与修理”科研攻关项目,取得受损伤构件的修理与评估、裂纹类缺陷评估与寿命预测技术、海洋平台维修决策技术等多项研究成功,并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国内学者在现役平台寿命、强度、可靠性评估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功,例如移动式平台极限强度评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平台风险与安全评估技术的发展。(中国船检独家文章)
自1966年在渤海湾建成的第一座海上固定平台起,我国的海洋工程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截止2016年,我国服役的海上固定平台共有360多座。其中有32座平台服役超过20年,另有73个平台服役即将接近20年。海洋平台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设计寿命一般在15-25年,目前仍在服役的超龄平台共有93个,其中渤海湾有22个,胜利浅海区域有63个。

图1:我国海洋平台服役年限汇总

图2:我国超期服役平台分布情况
以上数据表明,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平台步入服役后期或超期服役期,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平台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当年开采高峰期投产的平台集中步入老龄化平台的行列时,平台超期服役现象将愈加突出。
老龄平台结构延寿技术
国外非常重视老龄平台延寿技术的研究,在延寿评估方面,Walker A.C提出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平台在极限载荷下的应力状态,可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Wan Mahmood、Bea RG等学者也提出了现役平台的剩余极限强度评估方法,同时还开发了一批平台剩余寿命、强度评价的应用软件,如平台寿命再评价软件系统Dassault、平台再评估软件TOPCAT等。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技术体系,应用于北海和墨西哥湾海上油田,成效显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组织哈工大、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和大连理工等国内相关单位实施了“海上结构物检测、维护与修理”科研攻关项目,取得受损伤构件的修理与评估、裂纹类缺陷评估与寿命预测技术、海洋平台维修决策技术等多项研究成功,并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国内学者在现役平台寿命、强度、可靠性评估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功,例如移动式平台极限强度评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平台风险与安全评估技术的发展。(中国船检独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