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福:用什么标准衡量原油运输通道(Z.2017.5)
新闻来源:中国船检
浏览量:830
李振福 2017-06-05
自1993年起,我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原油净进口国,当年原油对外依存度为6.7%。2011年8月,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美国,达到55.2%。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6 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称,2016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5.5%,2020年前可能超过70%,这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约为3.76亿吨,同比增长13.1%,增速较往年高5.0个百分点。全年石油净进口3.56亿吨,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原油和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5.5%和64.4%。在原油对外依存度高居不下的背景下,我国的原油运输通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017年4月10日,随着《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运载14万吨原油的苏伊士型“联合动力”号油轮成功靠泊中缅原油管道起点——马德岛港并开始卸油,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入运营。另外,2015年春节前后,一篇题为《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4月运营 我国石油运输线缩短85%》的报道在网上和微信上不胫而走,引发热议。“中巴油气管线”构想的赞成者认为,波斯湾油气在瓜达尔港上岸,通过陆路输往中国,比全程海运输往中国的路程缩短85%。原油运输通道问题,特别是“中巴油气管线”,引起各方专家的讨论,有积极赞成的,也有持不同意见的。那么,对于原油运输通道来说,其优劣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本人认为,起码要考虑原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带动性和均衡性等因素。
我国的“4Plus”原油运输通道
目前,我国原油运输通道主要有四大通道,分别是西北通道、西南通道、东北通道和海上通道。西北通道主要指的是中哈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总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西起里海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终点为中哈边界阿拉山口,全长2798千米。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里海旁的土库曼斯坦,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新疆的霍尔果斯,管道全长1833千米,年输气量约为400亿立方米。该通道在连接中国国内的西气东输管线后,可直达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国家能源大动脉。
西南通道是指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气、油双线并行,从缅中边境地区进入中国瑞丽,再延伸到昆明。管道全长2380千米。管道初步设计输送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天然气则产自缅甸。
东北通道主要是指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北起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市,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市,其中在俄罗斯境内长约70千米,在中国境内长约900多千米。俄罗斯通过这条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
中国海上原油运输通道主要是从非洲、中东的原油经过马六甲海峡,加上澳洲的LNG天然气,通过海上运输经过我国南海海域,将能源送至东南沿海一带。目前我国建成了3 个沿海LNG 接收站,接卸能力达1300万吨/年。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北极航线通道,也可算作海上运输原油运输通道。
另外,还有更多的原油运输通道在规划中。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落成,中巴油气管线终于从猜想变为可以实施的工程。2015年10月开工的中巴油气管线从巴基斯坦南部瓜达尔港到中部纳瓦布沙阿市,建成之后,波斯湾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直接送到新疆喀什,继而送往全国。
安全性是需首先考虑的因素
我国原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性应包含运输的安全性以及通道连接的供给地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要考虑我国原油进口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才能满足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需求。
对于海上通道来说,中国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原油,大都途径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存在诸多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马六甲海峡海盗十分猖獗,恐怖事件也频繁发生。据统计,全球一半以上的海盗袭击都发生在此海峡区域,而且随着国际恐怖组织的介入并与当地海盗勾结,油轮有可能越来越成为袭击者的袭击目标。二是马六甲海峡的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比较混乱,穿越海峡的客货运输以及随意性极大的渔船将严重影响低调看直播官网_NBA极速体育直播_jrs西甲直播航行安全。三是地区大国染指马六甲海峡的企图更加剧了这一运输通道的风险。
另外,对于中国原油运输海上通道的安全来说,另一个大的风险是中国原油运输的绝大部分是由外国船东承运的,中国船东在中东和非洲航线上所占的份额相当低,也就是说,中国进口原油的国运比例较低。因此,在中东和非洲航线上,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原油进口的运输通道将难保畅通。
但对于陆上通道来说,油气管线的风险性也不可小觑。
我国原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性除了运输阶段的安全性,还应考虑我国原油进口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包括来源地和途径地的政治经济局势稳定问题。
对于我国原油运输通道来源地的政治经济稳定性来说,海上通道和陆上通道的风险程度是一致的。中国进口原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地区,但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极不稳定,将使中国原油进口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受到挑战。
与海上通道略有不同的是,我国原油运输陆上通道还有途径区域的政治经济局势风险。例如,计划中的中巴原油通道,从军事保障来说,中国海军对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的“地利优势”远不如我国南海,另外,巴基斯坦是一个反政府武装活跃的国家,瓜达尔港所在的俾路支斯坦省存在强大的分离主义势力,历史上爆发过惨烈的大规模平叛战争,中巴原油通道经过的其他地区也是纷争、纠纷、冲突不断。经过这样一些地段的中巴油气管线,其风险程度可以想象也难以想象。
经济性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对于一个原油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来说,除了要考虑安全性,经济性也应该予以考虑。单纯就经济性来说,海上原油运输通道的成本应该大大低于陆上通道。比如,按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梅新育研究员的观点,曾经热炒的“中巴油气管线缩短波斯湾油气输华路程85%”,可能根本没有成本优势,也就不具备更大的经济性。因为,中国地域面积辽阔,管线到达中国新疆确实节省了较大距离,但我国的人口、经济活动、石油天然气消费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绝大多数分布在远离新疆的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波斯湾油气海运到达中国港口就直接到达了中国主要消费市场,倘若取道瓜达尔港运到喀什,则还需要经过漫漫五六千公里管道、铁路转运方能抵达东中部消费区域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实际运输路程绝不是现在计算的那么少。另外,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即使是在地形条件不算复杂的地区建设的油气管道,其投入产出比也远低于海运。同样是20亿美元投资,用于管道大约可建成1000公里输油管道,年运输量3000万吨;用于海运,则可以建造20艘超大型油轮(VLCC),年完成运输量4000~6000万吨;两类资产的流动性更是相差悬殊。这还没有算上陆上通道的安全保障成本,陆上通道的安全保障成本由于管线长、经过区域政治经济环境复杂、自然环境条件差等因素,成本比海上通道的维护费用要高得多。
而海上原油运输通道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评论》2010年2月号刊载了安德鲁-埃里克森和加布里尔-柯林斯的研究报告《海运进口的现实和战略后果:中国的石油安全管道之梦》,根据这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油轮从沙特拉斯塔努拉至宁波7000公里海运运费为1.25美元/桶。按1吨折合7桶计算,折合8.75美元/吨。倘若未来非洲东海岸油气能够供给中国,海运成本也与此大致相当。相比之下,同一份报告估算结果认为,通过想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运输石油,入境1000万吨/年的运输量运输成本就比海运高10亿美元,亦即每吨运输成本高100美元。再加上从新疆至内地主要消费市场运费,合计运输成本接近1000元/吨,相当于沙特到宁波的海运原油成本的16倍之多。
带动性和均衡性需认真对待
原油运输通道的带动性是指原油运输通道会对通道重要节点的产业带来拉动作用,促进其石油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缅油气管道在缅甸境内长770公里,未来中国从中东进口的部分原油将能直接在缅甸卸下运回国内。该管道将配合云南石化1000万吨炼油等项目,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会大大缓解西南地区缺油少气的局面。同样,其他通道的重要节点也会得益于通道建设,形成和提升石化产业水平,带动地区发展。但由于陆上原油运输通道的节点的固定性,使其带动性更加集中。
原油运输通道的均衡性更多是从国家战略和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也就是不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以避免依赖单一通道带来的绝对风险。世界石油运输方式主要有海运、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就国际石油贸易而言,主要有海运、管道运输两种,铁路运输作为补充。从全球石油跨国运输网来看,超过3/5的石油通过海运,不到2/5的经由管道。从运输成本上看, 也是海运最低,管道运输次之。但铁路运输在调整运输量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当海运受阻,管道尚未贯通时,能够迅速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短缺的局面。国际石油贸易中很多石油是采用联运的方式完成的。海运石油的成本较低,管道运输相对可靠,铁路运输虽然运量有限,但是陆上通道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三种运输方式各有特点、互为补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原油运输不能依赖单一通道,即使这一通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占优,也应从均衡性的角度考虑建设其他方式和途径的原油运输通道。
总体来说,对于我国,海上原油运输通道更具安全性和经济性,但从均衡性和带动性角度考虑,也应大力发展包括中缅和中巴在内的陆上运输通道。
2017年4月10日,随着《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运载14万吨原油的苏伊士型“联合动力”号油轮成功靠泊中缅原油管道起点——马德岛港并开始卸油,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入运营。另外,2015年春节前后,一篇题为《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4月运营 我国石油运输线缩短85%》的报道在网上和微信上不胫而走,引发热议。“中巴油气管线”构想的赞成者认为,波斯湾油气在瓜达尔港上岸,通过陆路输往中国,比全程海运输往中国的路程缩短85%。原油运输通道问题,特别是“中巴油气管线”,引起各方专家的讨论,有积极赞成的,也有持不同意见的。那么,对于原油运输通道来说,其优劣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本人认为,起码要考虑原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带动性和均衡性等因素。
我国的“4Plus”原油运输通道
目前,我国原油运输通道主要有四大通道,分别是西北通道、西南通道、东北通道和海上通道。西北通道主要指的是中哈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总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西起里海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终点为中哈边界阿拉山口,全长2798千米。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里海旁的土库曼斯坦,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新疆的霍尔果斯,管道全长1833千米,年输气量约为400亿立方米。该通道在连接中国国内的西气东输管线后,可直达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国家能源大动脉。
西南通道是指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气、油双线并行,从缅中边境地区进入中国瑞丽,再延伸到昆明。管道全长2380千米。管道初步设计输送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天然气则产自缅甸。
东北通道主要是指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北起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市,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市,其中在俄罗斯境内长约70千米,在中国境内长约900多千米。俄罗斯通过这条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
中国海上原油运输通道主要是从非洲、中东的原油经过马六甲海峡,加上澳洲的LNG天然气,通过海上运输经过我国南海海域,将能源送至东南沿海一带。目前我国建成了3 个沿海LNG 接收站,接卸能力达1300万吨/年。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北极航线通道,也可算作海上运输原油运输通道。
另外,还有更多的原油运输通道在规划中。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落成,中巴油气管线终于从猜想变为可以实施的工程。2015年10月开工的中巴油气管线从巴基斯坦南部瓜达尔港到中部纳瓦布沙阿市,建成之后,波斯湾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直接送到新疆喀什,继而送往全国。
安全性是需首先考虑的因素
我国原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性应包含运输的安全性以及通道连接的供给地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要考虑我国原油进口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才能满足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需求。
对于海上通道来说,中国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原油,大都途径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存在诸多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马六甲海峡海盗十分猖獗,恐怖事件也频繁发生。据统计,全球一半以上的海盗袭击都发生在此海峡区域,而且随着国际恐怖组织的介入并与当地海盗勾结,油轮有可能越来越成为袭击者的袭击目标。二是马六甲海峡的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比较混乱,穿越海峡的客货运输以及随意性极大的渔船将严重影响低调看直播官网_NBA极速体育直播_jrs西甲直播航行安全。三是地区大国染指马六甲海峡的企图更加剧了这一运输通道的风险。
另外,对于中国原油运输海上通道的安全来说,另一个大的风险是中国原油运输的绝大部分是由外国船东承运的,中国船东在中东和非洲航线上所占的份额相当低,也就是说,中国进口原油的国运比例较低。因此,在中东和非洲航线上,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原油进口的运输通道将难保畅通。
但对于陆上通道来说,油气管线的风险性也不可小觑。
我国原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性除了运输阶段的安全性,还应考虑我国原油进口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包括来源地和途径地的政治经济局势稳定问题。
对于我国原油运输通道来源地的政治经济稳定性来说,海上通道和陆上通道的风险程度是一致的。中国进口原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地区,但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极不稳定,将使中国原油进口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受到挑战。
与海上通道略有不同的是,我国原油运输陆上通道还有途径区域的政治经济局势风险。例如,计划中的中巴原油通道,从军事保障来说,中国海军对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的“地利优势”远不如我国南海,另外,巴基斯坦是一个反政府武装活跃的国家,瓜达尔港所在的俾路支斯坦省存在强大的分离主义势力,历史上爆发过惨烈的大规模平叛战争,中巴原油通道经过的其他地区也是纷争、纠纷、冲突不断。经过这样一些地段的中巴油气管线,其风险程度可以想象也难以想象。
经济性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对于一个原油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来说,除了要考虑安全性,经济性也应该予以考虑。单纯就经济性来说,海上原油运输通道的成本应该大大低于陆上通道。比如,按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梅新育研究员的观点,曾经热炒的“中巴油气管线缩短波斯湾油气输华路程85%”,可能根本没有成本优势,也就不具备更大的经济性。因为,中国地域面积辽阔,管线到达中国新疆确实节省了较大距离,但我国的人口、经济活动、石油天然气消费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绝大多数分布在远离新疆的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波斯湾油气海运到达中国港口就直接到达了中国主要消费市场,倘若取道瓜达尔港运到喀什,则还需要经过漫漫五六千公里管道、铁路转运方能抵达东中部消费区域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实际运输路程绝不是现在计算的那么少。另外,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即使是在地形条件不算复杂的地区建设的油气管道,其投入产出比也远低于海运。同样是20亿美元投资,用于管道大约可建成1000公里输油管道,年运输量3000万吨;用于海运,则可以建造20艘超大型油轮(VLCC),年完成运输量4000~6000万吨;两类资产的流动性更是相差悬殊。这还没有算上陆上通道的安全保障成本,陆上通道的安全保障成本由于管线长、经过区域政治经济环境复杂、自然环境条件差等因素,成本比海上通道的维护费用要高得多。
而海上原油运输通道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评论》2010年2月号刊载了安德鲁-埃里克森和加布里尔-柯林斯的研究报告《海运进口的现实和战略后果:中国的石油安全管道之梦》,根据这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油轮从沙特拉斯塔努拉至宁波7000公里海运运费为1.25美元/桶。按1吨折合7桶计算,折合8.75美元/吨。倘若未来非洲东海岸油气能够供给中国,海运成本也与此大致相当。相比之下,同一份报告估算结果认为,通过想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运输石油,入境1000万吨/年的运输量运输成本就比海运高10亿美元,亦即每吨运输成本高100美元。再加上从新疆至内地主要消费市场运费,合计运输成本接近1000元/吨,相当于沙特到宁波的海运原油成本的16倍之多。
带动性和均衡性需认真对待
原油运输通道的带动性是指原油运输通道会对通道重要节点的产业带来拉动作用,促进其石油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缅油气管道在缅甸境内长770公里,未来中国从中东进口的部分原油将能直接在缅甸卸下运回国内。该管道将配合云南石化1000万吨炼油等项目,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会大大缓解西南地区缺油少气的局面。同样,其他通道的重要节点也会得益于通道建设,形成和提升石化产业水平,带动地区发展。但由于陆上原油运输通道的节点的固定性,使其带动性更加集中。
原油运输通道的均衡性更多是从国家战略和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也就是不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以避免依赖单一通道带来的绝对风险。世界石油运输方式主要有海运、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就国际石油贸易而言,主要有海运、管道运输两种,铁路运输作为补充。从全球石油跨国运输网来看,超过3/5的石油通过海运,不到2/5的经由管道。从运输成本上看, 也是海运最低,管道运输次之。但铁路运输在调整运输量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当海运受阻,管道尚未贯通时,能够迅速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短缺的局面。国际石油贸易中很多石油是采用联运的方式完成的。海运石油的成本较低,管道运输相对可靠,铁路运输虽然运量有限,但是陆上通道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三种运输方式各有特点、互为补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原油运输不能依赖单一通道,即使这一通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占优,也应从均衡性的角度考虑建设其他方式和途径的原油运输通道。
总体来说,对于我国,海上原油运输通道更具安全性和经济性,但从均衡性和带动性角度考虑,也应大力发展包括中缅和中巴在内的陆上运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