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描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您的位置是 > 首页 > 综合 > 煤炭的黯淡未来:需求停滞、交投波动剧烈

煤炭的黯淡未来:需求停滞、交投波动剧烈

新闻来源:路透社    浏览量:600 中国船检 2017-12-21
        全球需求成长气若游丝,以及价格波动剧烈,这将会是未来五年煤炭生产商所面临的情境,甚至亚洲部分亮点市场都无法盖过欧洲和美国的黯淡前景,也无法填补最大消费国--中国的消费减少。
        这是国际能源署(IEA)2017年煤炭报告的核心讯息,当中提到煤炭未来仍将是重要的全球能源来源,但重要性逐渐下滑。
        国际能源署称,预计2018-22年间全球煤炭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5%,来到55.34亿吨的煤当量,仅较2016年水准高出1.77亿吨煤当量。
        最大消费国中国的需求料逐年下降0.1%,到2022年降至27.87亿吨煤当量;美国五年预测期间消费将每年下滑0.9%,欧洲发达国家则将每年下滑1.6%。
        印度仍是煤炭生产商最大的寄托,当地动力煤需求预料将年增长3.3%,到2022年将增至6.05亿吨煤当量。
        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等地区新的需求,料对煤炭需求增长做出正面贡献。
        IEA报告坚持越来越看空的趋势,持续降低对煤炭在全球能源中比重的预期。
        IEA在2012年煤炭报告中预估,2017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将达到61.69亿吨煤当量,但现实情况却有所不同。
        IEA在最新报告中没有提供对2017年的预估,但称2016年需求量为53.57亿吨煤当量,2018年预计为54.45亿吨。
        换言之,IEA五年前对该行业的预测太过乐观,尽管当时公布时IEA的预测似乎还算合理,而且相当谨慎。
        偏空风险占据主导。煤炭的风险在于,IEA对未来五年的前景预测仍略偏乐观。
        报告并未强调可能造成煤炭需求下降的多个因素,其中包括中国在努力提高天然气使用量,降低高污染燃料的使用量。
        海运煤炭需求和价格方面,中国仍然处关键地位。而且IEA对于未来五年煤炭消费缓慢下滑的基础假设符合北京当前的政策设定。
        但IEA的报告还显示出,海运市场基本上被全球前两大煤炭进口国——中国和印度的政策设定所绑架。
        中国希望降低煤炭消费,而印度则是希望实现零进口,虽然这些目标较为激进,但这也凸显出海运煤炭市场存在偏于下行的风险。
上一篇:散货市场迎来拐点,航运业春天来临?下一篇:航运信心指数达到三年半以来最高点